学校新闻
2024的中国SaaS就业行情
作者:新华小编
2020年我写了个中国SaaS行业就业行情,几种类型的公司大概聊了下。前不久回去看了看,感觉大差不差,但现在形势也有些变化。
互联网大厂
2020年的大厂SaaS还是很有吸引力。现在可能就少了。说句不好听的,大厂的SaaS部门可能是现在最危险的部门。
2020年的时候很多大厂都在转toB。腾讯有了千帆计划,网易搞了个数帆生态,阿里的钉钉正在高歌猛进。那时候几乎所有的人都相信,当时的toB,就是10年前的toC。大家都坚信这里还有很广阔的空间——当然,现在很多人也还有这个想法。
但这个想法主要来源于,toC的市场已经盖棺定论瓜分殆尽了。习惯性找蓝海和第二增长曲线的大厂和资本,必须把toB吹出来一个足够让人憧憬的大梦。反过来说,也只有toB堪当这个愿景。
4年时间过去,中国toB到底如何,大厂也有了掂量。IaaS的竞争已经越来越激烈,以前的一家独大变成了春秋五霸,PaaS至今没有任何典型突破。整个toB市场展现出的收益,也让大厂意识到,完全无法覆盖以前规模化的打法。
toB裁员当然成为了2024年乃至未来两年大厂的主旋律。
对大厂来说,现在回头去看,toC的机会可能比toB还是大很多。虽然toC的增量早就没了,但在新形态下,还有重新划分地盘的机会——这个机会足以支撑大厂再用自己熟悉的打法再做一遍。
换句话说,大厂在进行资源重估,这个话我在写飞书裁员时候也讲了。如果把这些资源投入到toB,就是纯赌博,你现在看清了这个市场也就这样,但不知道未来怎样。但投入到toC或者更有前途的未来方向,大厂的市值可能还能加个0。再势利一点,做toB能让大厂市值翻个倍吗?
本质上大厂的岗位还是螺丝钉,toB的业务的天花板也不够高,这件事做好了,个人得不到成长。做坏了,将来的路子也就堵死了。就业发展的角度,上一轮不少人从小SaaS公司去大厂,其实是因为大厂业务规模扩张水涨船高。但这轮如果还做toB,那基本是死局了。业务上没有增长,个人也没有成长。
但是我有句讲句啊,能待着,继续待下去,尤其是成熟业务,大厂的规模还在。但早点做打算,这是一个非常确定的选项。懂?当然位子高&稳的同学另说。
SaaS小厂
所以说如果现在来看,在大厂做toB的业务,不如去小厂。
跟大厂相比,小厂做SaaS,一直都是个完整的生意。中国toB确实不咋的,但这个市场已经存在这么多年了,你耳熟能详的,还是那些中小厂。
举个非常不恰当的例子,从待遇上来说,在大厂和小厂干活,就是华为和中兴的区别。如果华为现在不搞这个业务了,那么你还是去中兴吧,因为第一待遇不会落差非常多(特别要打个括号注明下是非常多),第二你的本事和知识还能继续用下去。
从业务上来说,toB不存在更差。因为2020年也就这样,2024年或者未来10年,不会比现在更差。第一这个垂直市场还是存在,第二每年还是有20%-30%的增长。不能像大厂一样每年继续大把发公共股票分享整个大厂的红利,但你不会失业,还会成为这个行业的专家。
小厂的规模肯定是不如大厂的。但小厂做SaaS或者toB,钻的是很深的。我曾经问过不少大厂做toB业务的同学一个问题,就是“抛开大厂的待遇,你还会选择做这个业务吗?”为数不多的同学回答“还是会做,因为感觉有意思”。如果能保持这个心态,那么加入小厂不错,你会觉得更加有意思,而且这个成就感不是大厂能带来的。
小厂的业务主打一个“滴滤+精进”,去小厂做这些业务,从研发、定价、推广、赚钱,都能对产业建立非常完整的认知,这绝对是大厂给不了的。
说句不好听的,以后要是继续创业,非常有用。
当然小厂有个不好的,就是之前的那一拨创业公司,在VC哄抬下给的起钱。现在去小厂,好点待遇的岗位还是有,但对人的要求非常高。绝对是要求你去了即插即用能给小厂创造价值的,因为小厂都是玩命盯着收入的。大厂出来,如果只是个螺丝钉或者只会讲故事画大饼,不能解决各个方面的实际问题,小厂的钱拿不住的。
至于待遇一般的岗位,就看你需要什么了。如果真的是有兴趣,想学东西,那也可以去,成长跟大厂相比,不可同日而语。
但是小厂里面,还是有分别。
如果有可能,还是去传统小厂,或者toP工具向的小厂。做系统的厂,我是真的不建议去。
说的确切一点,做系统的小厂,没有一家做起来的。靠着2015年以后的那一拨融资大潮,一时间小厂林立,但只要选做系统方向的,现在一家都没有做出来的。
原因我觉得是两个,一个是这波小厂都是盲目搞SaaS,这个压力就很大了,对这个事情的模式和产品的理解,都非常有限,为了做SaaS而做产品,对需求也没有真的把握住,认为做管理系统是刚需,拿了融资以后在一个根本都没有论证过的市场大笔砸钱,短时间有声势,长期看没有结果。反观现在活的好的小公司,都是产品得到了论证,通过软件方式挣到了钱,现在再转向SaaS模式增长。听上去区别不大,实际上已经是两个级别的认知了。一句话,不接地气。
另一个原因就是跟环境有关——生产力的提升变成了整个SaaS的核心命题,尤其在AI这一拨浪潮以后,这个趋势已经非常明显了。你看做系统的公司做的又累活的又不咋的,但靠着ChatGPT的API做效率提升的这些小公司都赚的盆满钵满——不是SaaS同行对比,而是字面意义的盆满钵满。趋势和市场早就发生变化了,做系统的公司把握不到这个产品命门,那接下来的事情就是告别时代了。
传统大厂的新toB业务部门
不推荐了。
这波传统大厂去做toB业务,核心还是自己业务的外延。当时我说了,所有的目的都是自研一个业务,先服务内部,再伺机对外推广。但这两条路,最后都不成立。
服务内部其实是个很高的要求,因为你连乙方都不是,你是个内部产研。那么你所有的业务思考都是围绕主业、集团公司进行的,从知识和经验的角度,这些岗位是没有成长的。单纯论业务复杂度和视角,可能连外包都不如——外包能做的项目比你多,扎心吗?
伺机对外推广,这个事情就更难了。你拿着一个只能服务主业的产品,去推广外面。你拿什么跟别人拼。比业务适配度,比价格,比专业,你都比不过外面 的野生小厂。人家在这个市场上混了这么多年,产品成熟度比你高几个level,价格是你的几分之一,这个仗没法打。
事实上,这类业务在今年和未来几年的宿命都是,要么卖掉,要么完全缩编成为内部服务部门。
论待遇,这些业务岗位肯定是朝不保夕。论成长,跟创新大厂比你锻炼不了格局和视野,跟野生小厂比你练不了精益创业和行业经验。举个不恰当的例子,你是阿里巴巴食堂管理系统co-founder,你觉得你这个东西还能卖给谁呢?往上做,你的潜在客户腾讯百度字节可能都有自己的食堂管理系统。往下做,某团某火已经把这个事情全做完了。当然我这个例子非常不恰当,大家理解就行。
文稿来源《商业新知》